首页
道孚县历史沿革
2021-01-15 02:48:03
来源:
县志办
阅读数:
1812次
字号:
收藏
打印
分享: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温馨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第一节建置沿革

道孚昔称“道坞”,藏语译意为“马驹”,县名依地形而定,县城地形如马,故名。早在远古时期已有先民繁衍生息,春秋时期,羌人西迁,子孙众多,史称西羌或西南夷。汉武帝时置沈黎郡,以鲜水为关缴,道孚史称为牦牛徼外地。隋为附属国吐谷浑地,唐属吐蕃,明属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册封境内十土百户。

清雍正七年(1729年),境内由明正、丹东、麻书、孔撒四土司分治。宣统二年(1910),因天主教与藏传佛教争信徒,迭滋事端,打箭炉厅王秉章奏请设官,获川省应允,即派员驻道坞管理政务,为道坞设行官之始。宣统三年(1911),代理川滇边务大臣傅嵩炑驻道坞。正式进行改土归流,境内土百户和头人基本服从。只有玉科安抚司伯乐弟兄和下洛科马阿苏麻不服,并以武力抗拒,傅派兵进剿,平定。于同年闰六月正式设道坞县。

民国元年(1912)4月,藏军进犯川边,四川都督尹昌衡奉命,以西征军总司令兼镇抚使来到康区,按西康省建省计划,废府、厅、州制。同年10月,改道坞县为道孚县。并固定辖区,隶属四川省。民国2年(1913),将泰宁划出,设泰宁分县,后因地方贫瘠。旋即撤销,泰宁仍归属道孚县。民国3年(1914),隶属川边特别行政区。民国14年(1925),隶属西康屯垦署。民国20年(1931),由县知事公署改为县政府,知事改称县长,隶属西康政务委员会。民国23年(1934)12月,隶属西康建省委员会。民国24年(1935)7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川康境内,民国中央政府,委派诺那为西康宣传慰使,9月,诺那抵道孚,设宣慰使公署于灵雀寺,以中央命令,收缴24军余松林旋的3个营枪械,撤换原县长,由公署委派新县长,集军政大权于宣慰使公署。民国25年(1936)2月28日,中国工农红军进驻道孚,川康省委、省政府均设在县城。同年4月15日,成立博巴依得瓦道孚县政府。7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撤离道孚后,以灵雀寺上层喇嘛充翁单孜为首,纠集绅士阎朝禄等,于大锅庄成立临时办事处,红色政权被摧毁,革命群众遭残酷镇压。民国政府派县长,恢复县政府。民国26年(1937),划出泰宁,成立泰宁农牧实验区,直属西康建省委员会。民国28年(1939),泰宁农牧实验区改建为泰宁区署。民国29年(1940),泰宁区署改建泰宁设治局,又将扎坝、竹窝汤龙划入泰宁设治局。民国34年(1945),泰宁设治局扩建乾宁县,同年康定县的色卡划隶乾宁县。

1950年4月,道孚、乾宁和平解放,对旧政府实行接管,隶属康定军事管制委员会。

1951年3月,成立道孚、乾宁县人民政府,隶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1955年,西康省并入四川省,道孚、乾宁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1958年4月,道孚、乾宁由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

1967年2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群众组织夺权,政府工作瘫痪。按照毛主席、党中央“抓革命,促生产”的指示,先后成立县生产委员会、县抓革命促生产委员会、县生产指挥部。

1969年2月12日,经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道孚县、乾宁县革命委员会。

1978年12月撤乾宁县后,扎坝、八美两个区并入道孚县,设置5个区。

1981年5月15日,恢复道孚县人民政府。

1993年撤区建镇并乡时,设4个片区工作委员会,机构职能为县政府派出机构,建鲜水、八美两镇,合并上、下甲斯孔乡,乡镇由县直属管理。

1999年12月,增设尼措片区工作委员会,至此全县设尼措、八美、瓦日、扎坝、玉科5个片区,机构职能为管理辖区各乡镇。

2016 年,改设甲宗乡为甲宗镇,亚卓乡为亚卓镇。全县辖5个片区,4个镇,18个乡,158个行政村,2个社区。

2020年,按照《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国令第704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全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会会议精神,根据《道孚县乡镇行政区划改革方案》,道孚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共涉及10个乡镇,撤减3个乡建制、撤减率为13.64%,乡改设镇3个,调整后设12个乡7个镇。具体如下:撤销甲宗镇、维它乡,设立玉科镇。以原甲宗镇和维它乡所辖行政区域为玉科镇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甲宗镇希望路8号(原甲宗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红顶乡,将红顶乡红顶村、地入村所属区域划归亚卓镇,以亚卓镇、原红顶乡红顶村、地入村所属区域为亚卓镇行政区域。亚卓镇人民政府驻各布村1组27号(原亚卓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仲尼乡,设立仲尼镇。以原仲尼乡、原红顶乡俄古村、向秋村所属行政区域为仲尼镇行政区域,仲尼镇人民政府驻亚拉坎村1组21号(原仲尼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格西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鲜水镇,将麻孜乡吾斯尼村、依格村、吾卡村所辖区域划归鲜水镇。鲜水镇行政区域以鲜水镇、原格西乡行政区域、麻孜乡吾斯尼、依格、吾卡三个村所辖区域为鲜水镇行政区域,鲜水镇人民政府驻卡娘村1组28号(原格西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协德乡,设立泰宁镇。以原协德乡所属行政区域为泰宁镇行政区域,泰宁镇人民政府驻街村2组17号(原协德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瓦日乡,设立瓦日镇。以原瓦日乡所属行政区域为瓦日镇行政区域,瓦日镇人民政府驻孟拖村1组1号(原瓦日乡人民政府驻地)调整后全县所辖乡镇19个,其中:镇7个(鲜水镇、八美镇、玉科镇、亚卓镇、仲尼镇、泰宁镇、瓦日镇),乡12个(麻孜乡、孔色乡、各卡乡、木茹乡、甲斯孔乡、扎拖乡、下拖乡、龙灯乡、色卡乡、沙冲乡、七美乡、银恩乡)

第二节 境域概况

道孚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的川西山原地带,居东经100°32'-101°44',北纬32°21'-30°32'之间,总面积7053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鲜水镇海拔3007米,平均海拔3245米。东毗邻康定,南接壤雅江,西南连接新龙,西与炉霍相邻,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壤塘、金川为邻,东北与丹巴接壤。县城距甘孜州州府康定215公里,距省会成都577公里,公路G350线横穿县境东西。为甘孜州通往北路八县的第一通道,也是茶马古道通往西藏的门户。以藏族为主、汉族为次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其他少数民族包括:回族、彝族、苗族、羌族、蒙古族、土族、仡佬族、布依族、壮族、满族、土家族、纳西族等。2019年末户籍人口55875人,其中农业人口48055人;全县总户数14858户,其中农业户数10013户;年末常住人口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万人,城镇化率38.71%;人口出生率21.8‰,人口死亡率2.99‰,人口自然增长率18.81‰。县境内拥有4个3A以上的景区(墨石公园4A景区、木雅噶达4A景区、沟尔普麦粒神山3A景区、亚拉神山3A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16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州级13个)。201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34504万元,同比增5.8%,排12位;其中:第一产业29504万元,同比增2.3%;第二产业14945万元,同比增17.9%,完成工业增加值9107万元,同比增10%,完成目标任务的100.5%,进度排11位,增速排11位;第三产业90055万元,同比增4.8%。三产业比例为:21.9﹕11.1﹕67。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54899万元,增长6%,民营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40.8%。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106万元,同比增5.4%,完成目标任务的100.07%,进度排15位,增速排11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837万元,同比增24.3%,完成目标任务的106.1%,进度排5位,增速排8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13万元,同比增16.5%,完成目标任务的103.4%,进度排12位,增速排9位;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2069元,同比增10.7%,完成目标任务的100.18%,进度排10位,增速排14位;全年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达30729元,同比增8.8%,完成目标任务的100.65%,进度排3位,增速排1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