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婚姻习俗
2011-09-20 08:24:21
来源:
道孚县人民政府
阅读数:
281次
字号:
收藏
打印
分享: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温馨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道孚县境内为男娶女嫁,一夫一妻制婚姻。招女婿上门也较普遍,上门的男性在家庭、社会上的地位不受影响。也有个别的一夫多妻(含姐妹共夫)、一妻多夫(兄弟共妻)家庭,通婚范围不受族别限制,如是半藏半汉,(即:父母双方其中一人为藏族,一人为汉族)姓氏一般都跟随父亲,也有用母亲姓氏的,婚姻形式有:
   包办婚姻  在男20岁、女18岁的时候,可以择偶,通过亲友向对方提示,探知对方态度,便将子女属像先送喇嘛或“冷且”占卜测算八字,然后请媒人正式订婚,中途如遇变故,必须付给对方双倍的牛、马或财物赔礼道歉,否则往往引起纠纷械斗。在约定婚期半月左右,占卜良晨吉日准备结婚。土司、头人和商贾大富婚姻必须门当户对,不与平民和穷苦人家通婚。平民之间通婚讲人品好、勤劳俭朴、待人诚恳、孝敬老人。
  自由婚姻  青年男女在劳动、各种社会活动中通过接触,产生恋情,互相交换鞋带、戒指等物,随着感情的增进,结为夫妇;男方见某女产生爱慕,便强行抢夺此女的鞋带、手饰、头巾之类的东西,以便和女方保持恋爱关系,建立感情,一旦条件成熟便举办婚礼。也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互相了解分手的。在恋爱中如遇一方或双方家长不同意结婚的,则双方私奔(跑婚)至亲友或森林中,既成先斩后奏,再结婚。根据二人的心愿,如是娶媳妇,则男方主动约请亲友中懂规矩、讲礼仪,并擅长辞令的35人带上哈达、青稞酒至女方家求亲;上门女婿(布通)则是女方主动到男方家求婚,如是分居,则双方家长约定一适当地点或亲友家商谈,谈妥后有举行婚礼的,也有不举行婚礼的。向对方求亲,要往返数次,第一、二次一般都被拒之门外,遭到双方的严厉指责数次,求亲之人,一定会忍耐的,三、四次后才会被接待,开始说亲、气氛和谐,谈好后再拿出准备好的青稞酒敬对方父母饮用,对方也拿出食物招待亲人。目的达到,喝点茶,稍坐片刻就告辞。
  抢婚  解放前偶有发生,往往是富有或权贵人家子弟看中美貌女子,经媒婆说亲不成,乘隙将女子掳进家中,强行成婚。也有年轻人长期找不到适合的妻子,其亲朋好友相邀到较远的地方或邻县劫持女子回来与其成亲,女方不奈,只好成婚。解放后抢婚现象已绝迹。
   走婚  道孚县扎坝区解放前交通闭塞,与外部隔绝,保留了某些母系氏族社会的遗迹,家庭由母亲当家,舅舅撑权。子女长成后正式婚娶的较少,基本是暮聚朝离的走婚形式。男女恋爱后,男方夜晚到女方家同居,女方家人不干涉,男子早上离去,其伴侣一生中基本是固定的,所生子女由女方养育,但承认父子关系,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原始的走婚形式正在逐步改变。
  婚礼仪式  娶亲前一天,男方请几位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中年妇女前往女方家为新娘洗头梳辫,向新娘祝福。女方选其中一位妇女作为伴娘。亲友邻居前来祝贺,赠送钱物、粮食。女方家以青稞酒、糖果、牛肉等招待。并唱歌跳舞欢庆通宵。男方在灶神前和新房中摆出“匹默”酥油吉祥盒各一个、人参果两碗及酥油灯、茶机、藏毯等。迎亲当天,男女选派能说会道的至亲数人,带上哈达、礼品先行至女家,迎亲马队随后,在中途停留等待。女家闭门不接,此时迎亲人在门外高唱迎亲词、赞美歌向守门人(多为小孩青年妇女)送礼物,然后开门接进家里,以酥油茶、酒肉款待,强行劝酒,以拖延时间,欢聚唱歌热闹非凡。女方家请喇嘛念吉祥经、煨桑,父母伴娘扶新娘下楼,等候在门前的亲朋好友列成两排,送亲者即向新娘手掌倒上牛奶,洒向空中以祭神护佑,扶新娘上马,路近则步行,一般迎亲马队都有数十匹。至迎亲双方汇合处稍停,互献哈达敬酒,吃糖果、跳锅庄,送亲者返回,迎亲队伍伴新娘前行。沿途若遇围观之人,地上铺有衣物置有水桶等,意为要喜糖、喜钱,迎亲队里有专人赠送糖果或红包,行至男家门前,燃放鞭炮,点燃房顶熏烟台的柏枝熏烟,等候在门前的迎亲妇女向新娘手心倒牛奶、青稞,新娘举手向上轻洒3次,以祭神灵。楼梯口置有净水一桶,桶边放塔形酥油三片、佛经、哈达1条、柏枝1簇,新娘绕水桶,用柏板蕉水酒三次,伴娘引新娘进厨房灶前加柴火数根,再进新房。若请有喇嘛,用各色彩绸、珊瑚、珍珠缀成的木棒在新娘头上转几圈,在新娘房接待女客,新郎在客厅接待男客,女方亲友集体前往男方祝贺(“告提”意即为喝喜酒)。男家盛情款待,走时每人送一份礼物,如包子、糖果之类。新郎则被亲友轮流请到家中认亲,稍坐一会即去。在新房中唱山歌,在门口院坝跳锅庄至深夜。婚仪数日后,请岳母到男家进行款待,赠送衣服,有的送牛1头,俗称“奶钱”。